资讯

从特斯拉学徒到全球登顶,中国汽车凭什么

|
2025年08月13日 11:01:20
|
11077 浏览
|

  “经过20多年持之以恒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功实现‘换道超车’,连续10年产销量全球第一,保有量占全球60%,已居国际领先地位。”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谈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时提到。


  无独有偶,国产新能源汽车也获得了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青睐,黄仁勋7月份表示,“我很想买一辆小米汽车。我们在很多方面都与小米开展了密切合作。过去五年里,中国的电动汽车可能是最让世界惊讶的存在。”


  以小米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力确实惊人。6月26日晚间,小米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正式上市,随后3分钟大定超20万辆,1小时大定超28.9万辆。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直呼“大家一起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奇迹。”


  要知道,特斯拉Model Y今年上半年销量为17.15万辆,意味着小米YU7不到一天的锁单量就超过了Model Y半年销量。与此同时,截至今年6月,小米首款车型小米SU7已经连续7个月销量超过特斯拉Model 3,并且登顶今年上半年纯电轿车销冠。


  中国汽车产业经历蛰伏、追赶到超越,如今在新能源汽车赛道里,国产品牌正不断创造“奇迹”,终于有一个中国新能源车品牌,可以在轿车和SUV两个领域真正撼动特斯拉的纯电霸主地位。由此看来,中国汽车产业已实现逆袭,有望全面超越特斯拉。


  01 蛰伏——中国汽车的“光明顶之困”


  “以前提到好车,想到的品牌大都是BBA(奔驰、宝马、奥迪);毕竟燃油车时代,国外汽车品牌技术更有优势。”北京的周先生提到之前购车的考虑。


  改革开放前,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汽车品种、质量、产量等指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仍然巨大。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捷达、富康也与桑塔纳成为一代人对家庭轿车的记忆。不过,汽车并未走进“寻常百姓家”。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人对汽车的需求迅速增长。2000年前后,合资模式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主导模式。不到十年时间,欧美主流车企纷纷完成在中国的布局,分享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饕餮盛宴。


  在曾经很多年里,国产自主品牌被挂着“价低质次”的标签,只能在15万元甚至10万元以下的市场分得一杯羹,而合资品牌、进口品牌属于“高高在上”的存在。


  合资的过程中,中方最初设计的“市场换技术”之路并不顺畅。合资车企车型的关键研发大多在海外开展,中方技术团队参与更多的是国产化进程。一旦市场产生不利变化,外方随时可以选择退出。


  “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汽车产业链的优势并不明显,积累相对不足,尤其是燃油车产业链属于相对独立的,有较长的技术积累过程。而中国在发动机底盘技术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在燃油车方面这几年竞争力也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


  02 追赶——从“特斯拉学徒”到“技术领跑者”


  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寻找突破口,新能源汽车便是新赛道。2013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启动的元年,在国家、地方两级财政补贴,减免购置税,不限指标与无路权束缚等红利的驱使下,新能源汽车的大幕从此拉开。


  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横空出世。传统车企也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品牌,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阿维塔、岚图、智己等品牌横空出世,抢夺新能源汽车市场。


  由于新能源汽车内卷严重,绝大多数车型仍处在亏损之中。而特斯拉入华也刺激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小米决定造车前夕,小米科技园1600多个车位中,“停放了超过100辆Model 3”。


  当时,大部分传统车企走全产品路线,而特斯拉等少数品牌选择了爆款路线。小米YU7产品总监郭峰认为,汽车行业普遍认为单款车型投入过高难以盈利,小米的模型核心差异在于爆款模式,这是制作产品的前提。如果这款产品是爆款,很多用户喜欢,通过规模化效应,所有成本都可以分摊和降低,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也一样会很好。


  “并非产品做得好就一定价格高,我们聚焦做好几款车,从用户需求出发反复打磨,内部投入确实不止10倍,从结果反馈来看,用户也非常喜欢我们的产品。”郭峰提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认为,席卷汽车行业的“YU7现象”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和品牌实现品牌、品质和营销模式跃升的结果。中国电动汽车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产销国和市场,出口增速很快,欧美国家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认可度在不断提升,设计、品质体验和技术已经达到相对具有竞争力的水平。


  拆解学习终究是被动跟随。中国汽车人逐渐意识到,要真正超越特斯拉,必须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华为、百度、小米、360等科技企业纷纷进入汽车行业,呈现出跨界融合发展的势头,壮大了造车新势力的阵容和实力。


  如何追赶特斯拉能耗水平?小米YU7研发总监王蠡谈道,电机轻量化具有优势,让性能转化效率最高,只有在短时间内有大电量输入才能体现动力输出。在这种条件下,供电系统电池与电机相匹配需要全方位思考。在性能高输出且能耗和转化效率要求非常高的情况下,功率和扭矩密度是极其核心的指标。


  要实现这些并不容易,小米YU7自研了V6s Plus电机,最高转速达到22000rpm,同时搭配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在盐城24小时耐力赛测试中,小米YU7行驶时间在19小时以上,平均时速达到210km/h以上,总行驶里程达到了3944km。


  此前小米超级电机V8s最高转速27200rpm,更是创下全球量产电机转速纪录,助力小米SU7Ultra原型车成为全球最快四门车。除了自研电机以外,


  小米SU7 Ultra全球首次搭载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并联合研发赛道专用高性能电池包,可支持1330kW最大放电功率,成为纽北成绩不断突破的重要保障。


  崔东树提到,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国产汽车面临的产业链技术全面落后于国际品牌,是学习追赶的状态。在电动车时代,我们处于领先状态,电动底盘技术、电机技术和电池技术都获得了跃升式发展,相对有了优势。


  “中国汽车企业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显著突破,部分指标领先全球。中国汽车产业已建立起全球最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整车制造,形成了高度协同的产业网络。”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


  03 超越——中国汽车的“全球登顶时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在贸易壁垒、地缘政治等因素持续影响下,汽车出口面临很大不确定性,上半年突破300万辆,彰显了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发展韧性。


  王青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品质的认可。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个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提升过程。这是由制造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带来的结果。


  “造车新势力的出现给大家带来了新思考,要打造体验式用车,每个细节体验都非常好。如何将独特的创新体验发挥到用户可以体验的地步,使车辆变得有趣。”在郭峰看来,汽车不再只是点到点的运输工具。


  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第三空间”进化。2023年10月,小米集团战略升级“人车家全生态”。小米SU7的正式发布,也标志着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正从“完整闭环”迈向“全面开启”的新阶段。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难以想象单一车型能够产生爆单效应。实际上,生态竞争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关键在于吸引和聚集消费资源的能力是否强大,以及企业文化和发展理念是否能够在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桥梁得到认同。未来竞争会从产品竞争转向供应链竞争,目前消费生态呈现个性化、圈层化、差异化发展趋势,下一个竞争是生态之间的竞争。”王青从营销跃升的角度来看。


  小米汽车人车家与智能产品负责人樊家麟介绍,“米家APP里面包括客厅、卧室和厨房空间,而车是一个特殊的空间。许多lot核心用户追求的是米家的设备数量加一。今天小米推出了一个特别大号的lot设备,他可能想加一个,在这波核心用户圈层里,这一小点打动了他们,下次换车或者增购时一定要购买一个小米汽车,否则拼图没有完成。”


  在具体细节中,生态能力体现更为重要,樊家麟回忆称,开车门使用数字钥匙,手机走过去时会自动开启。可能无感解锁会有异常情况,有时候手机没电,必须有备用方案。希望手表和手环能够参与,完成NFC技术的开发,刷一下就能解锁。


  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新突破,从芯片、电池技术、移动充电站到智能驾驶,全产业链不断创新。


  上半年,比亚迪实现“1秒2公里”的全球量产最高峰值充电速度;宁德时代推动动力电池技术进入“多核时代”;小米SU7 ultra先后刷新纽北量产车、原型车圈速纪录……种种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宋向清看来,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逐步超越特斯拉,这一现象是中国汽车产业长期积累、政策引导和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处于快速崛起阶段,已从“组装产业”升级为“科技产业”,形成了自主可控、结构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


  小米三年“磨”一车,如今小米科技园停车场也换了模样,小米SU7代替特斯拉成为最多的车型。


  04 “YU7现象”启示录——中国智造:真技术好产品就有市场


  “目前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后来者居上,购车用户更注重续航和充电便捷性。小米YU7 Max 15分钟就可以达到最高620公里的续航,已经超过特斯拉的充电速度。”在特斯拉工作三年多后,张女士成为小米汽车一线销售主管。她认为,特斯拉与小米汽车的购车目标人群相似,客户群体较为小资,对生活品质有要求。


  “中国消费者更关注空间、续航和充电便捷性。然而,中国和西方的共同点是颜值、好开程度和操控性。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购买车辆,都无法避免这三点。”张女士从一线销售角度来看,小米YU7定价水平物超所值。“当我们的产品达到一定热度和销量时,销售讲解产品的热情度会非常高。”


  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持续攀升,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与此同时,特斯拉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实现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创2012年以来最大单季跌幅;新车交付量384122辆,同比下降约13.5%,创史上最大单季跌幅。


  另据彭博社8月4日报道,受中国市场激烈竞争和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影响,特斯拉上海工厂出货量再次下滑。彭博社援引乘联会数据称,7月份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出货量为67886辆,同比下降8.4%,今年前七个月的出货量有六个月出现下滑。这主要归因于比亚迪和小米等本土竞争对手的竞争,小米推出了SUV车型YU7,旨在挑战Model Y。


  汽车行业非常内卷,王蠡认为,小米的爆单最核心的本质还是与用户交朋友,从用户需求出发制作车辆。例如前排零重力座椅和纸巾盒都是来源于用户的需求,当我们将车理解为工具属性时,很难从用户角度考虑这些物品的摆放位置。因此我们决定与用户合理地将纸巾盒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这样用户就更容易抽取和拿取。我认为这些事情非常容易打动用户,无论是男生、女生还是年纪大的人,都能够理解。


  “在生态方面可能有让大家眼前一亮的地方。我们之前提倡生态理念,即最小标配,无限拓展,尽量保留更多接口,把选择权留给用户。这样对整个行业或者个性化有益。今天做了基础建设,用户有机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装扮自己的车,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樊家麟提到。


  小米汽车的用户更多是增量用户,崔东树认为,小米新增的需求较大,吸引年轻首购群体,这类群体对新科技感兴趣,有好产品激发他们快速下单的动作。它不是简单的换购存量竞争,而是真正挖掘更多用户需求的充分体现。虽然大家可能不一定喜欢购买特斯拉,但是小米推出后有类似优质产品,使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形成了小米超强发展态势。


  王青认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能力和意愿,当前阶段,消费意愿下降是主要因素,居民存款和收入保持正增长。整体而言,能力下降并不明显,并非所有群体都没有下降。今年以来,DeepSeek、《哪吒2》以及泡泡玛特的LABUBU作为爆点,提振了消费信心。


  “YU7现象客观上起到了引爆消费热点的作用,从而对新能源汽车甚至整个消费大盘产生积极影响。这些方面的作用比直接拉动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者销售市场销售额更加突出。”王青提到,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转变了全球对中国品牌固有的质劣价廉的印象,从而带动汽车产业,甚至其他制造产业,实现全球布局。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