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后疫情时代”,活下来的家居企业,做对了什么?

|
2022年12月15日 18:19:05
|
16805 浏览
|

新十条”消息公布后,蛰伏已久的旅游、餐饮等行业已经出现了即时反馈,机票的瞬时搜索量猛增160%,但对于家居企业而言,春天能否如期而至,每个人的答案或许都是不一样的。

跟旅游、零售行业相比,家居行业的消费链条更长,这些年除了疫情以外,还受到了地产下行、经济疲软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当下防疫措施已放松,“三支箭”也为地产行业注入了更多暖意,但家居行业的经营逻辑恐怕也早在过去三年里出现了深刻转变,家居厂商想要迎接“暖春”,学会及时“转舵”才是关键。

1.jpg(文章来源:拍信创意,侵删)

活下来的家居企业,做对了什么?

踏入2020年,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整个家居行业的消费都出现了下滑。其中2020年全国家具类零售额为1598亿元,同比下降7%;全国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额为1749亿元,同比下降2.8%。

2021年,由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家居行业的数据有所回暖,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4.5%;全国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额同比增长20.40%。

但今年由于地缘事件、地产暴雷等原因持续发酵,1-10月家具类零售总额同比下降8.2%;全国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额同比下滑5.3%;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额为3798.9亿元,也同比下滑1.4%。

家居新范式梳理发现,过去几年不断反复的行业形势,已让不少家居企业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特别是在今年,在“稳经济”政策的引导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出现回暖,但家居行业反而是“拖后退”的那个。

仅2022年前三季度,就有包括家居卖场、木制家具、软体家具、床上用品等多个细分行业的家居企业宣告破产或倒闭,据相关媒体统计,倒闭、破产、被收购的海内外企业名单,就有46家之多。

此外,陶瓷、卫浴、照明等细分领域也有不少企业宣布倒闭。2022年至今,有超40起陶瓷企业破产、清算;去年则有超200家卫浴企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021年至今,国内破产的照明企业也有近60家。

家装企业作为产业链的其中一员,其经营状况也不遑多让,今年已有近40家装企破产或跑路,一家头部装企倒下背后,受波及的经销商、供应商、员工可达数百人之多。

自2021年地产“暴雷潮”开始后,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家居行业便步入下行通道,再叠加疫情、和原材料涨价的压力,家居企业的生存确实颇不容易。

但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少数派”在这期间逆势增长,就三季报数据显示,欧派、索菲亚、志邦家居、金牌厨柜营收均录得正增长。此外,在地产精装修交付规模下滑的背景下,智能家居系统也逆势增长,三季度配套规模同比上升24.5%。

不难看出,在整个地产行业加速出清的背景下,仍有部分细分领域和头部企业的日子过得还算滋润,家居新范式认为,“大家居”及“数字化”则是这些企业的重要标签。

以“大家居”为例,目前头部定制企业都已从家居定制转向了整家整装。比如欧派早在2021年就提出了“迈向欧派大家居3.0时代”的口号,通过聚焦消费者需求以扩充家居销售品类,扩大客单值。结合财报来看,欧派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点主要来源于零售端,可见整装策略已经对营收带来了重要贡献。

全屋定制、家具、软装、电器等一站式配套的整装业务,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形成多个增长极,但这也对企业的“大规模定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不少企业均选择数字化转型来提高生产、销售的效率。 

家居行业的“新存活法则”

可见,家居企业要想活下来,就不能“一成不变”,因为在过去三年间,不仅家居行业,整个消费市场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首先,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疫情所带来的最直接影响,便是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距离,这导致逛街、聚会等线下场景逐渐向线上迁移,自然也包括了购物。

对于家居企业而言,更要学会通过数字化运营将整个营销体系进行重塑,随着新零售模式的崛起,“线下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

其次,则是消费习惯的改变。在疫情之前,国内经济处于畅旺阶段,消费升级是最常被提起的“风口”,但疫情之后,中低端消费市场反而表现出了更大的机遇。

实际上,消费者不是不愿意消费了,而是更注重“性价比”,商家更需要及时洞察消费者需求,推出“低价高质”的产品;或是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比如符合“疫后需求”的空气净化类、健康防护类产品。

最后,消费降级不是大问题,市场经济是有周期性的,当经济秩序恢复正常,居民收入也会随之而提升回来,商家只要跟着市场需求走便是。

但让消费者重拾消费欲望,却是一件更为艰难的事情。即使疫情逐渐消失,但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要对未来重拾信心,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

家居新范式梳理了过去两年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和国房景气指数的走势,两者都在持续走低,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今年即便是“金九银十”也没能进一步刺激消费,这意味着消费者信心的恢复,只能缓缓而来了。

市场的新变化正是家居企业“转舵”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在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都持续放缓的背景下,大家居战略通过“一站式”服务,能够更好地激活消费者需求,带来更多的消费空间。

另一方面,在消费模式已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如果家居企业仍一成不变地守着“坐商模式”,无疑是“慢性自杀”,因此,贯穿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的数字化系统,才更能帮助提高营销效率。

不过,因为数字化投入需要一定的资金基础,因此,头部企业和基本盘扎实的企业,显然更能在这波“改革潮”中率先破局。

“疫后”春天还有多久才来?

尽管不少家居企业早在疫情期间就做好了转型和应对的准备,但这次防疫优化之后,是不是意味着“春天”马上就要到来,家居新范式认为可能还要打个问号。

比如早在10月25日,就有照明灯饰企业表示“停止接单”,不少软体家具、实木家具和定制家居,由于货期较长,也早在12月前就提前放假。

通常来说,春节前是家居行业的消费旺季,但不少企业却“提前休假”,背后是订单萎缩、开工不足的无奈之举,当然,春节比往年提前,也是不少企业选择年后再拼的其中一个原因。

不过,不管当下如何,随着“新十条”的出现,家居行业的春天虽未至,恐怕也不远,为了更好的迎接2023年,家居经销商们也要提前做好准备。

首先,是“活下去”。不少经销商表示,来到疫情第三年,企业口袋里的钱也耗得差不多了,现在正是疫情以来最困难的时候。家居新范式认为,越是如此,越要注意资金链的健康,尽量不要积压库存、不提供超长账期。

要知道,流动性决定生意,行业,模式的生死,利润才是企业生存的根基。在春天来临之前,经销商可以通过降本增效、薄利多销等方式,尽一切可能活下去,黎明快要来了,这时候倒下可真的太憋屈了。

其次,积极“走出去”。内卷不好冲,我们不妨尝试外卷。近日,江浙、四川、深圳等地就出现了多个“出海抢单团”,比如浙江省级商务部便通过包机、拼机、航班等模式,组织超1万家企业赴境外参加经贸活动,开启抢单模式。

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展,可以帮助企业尽快吃上“后疫情时代”的红利,为明年外贸的“开门红”打下基础,化被动为主动,才是最佳的出击方式。

最后,经销商还需要主动拥抱变化,不断提升自己。正如上文所言,当前消费环境和需求已较三年前有所不同,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社群营销能力,以更精准地洞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也是经销商的软实力。

三年已过,如今正是静待春暖花开之时,对于那些能够及早洞察行业变化,并提前做好了准备的企业来说,相信很快就能拥抱新的消费者和市场,甚至拓展出新的赛道。家居行业的生存法则已经改变,企业们如果不能及时转舵突围,恐怕最终只会被时代所抛弃。


(文章来源:家居新范式,侵删)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