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Acta Mater.:铝合金在1万小时长期时效中的沉淀演变

|
2025年07月11日 17:22:15
|
17678 浏览
|
本文介绍法国学者最近在Acta Materialia上发表的关于铝合金长期时效的研究论文。

2618A铝合金在长期时效过程中的沉淀演变及相关强化机制


  背景和问题


  2618A铝合金是一种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性能材料,因其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抗长期热时效性能而备受关注。该合金需要在约200°C的温度下长时间(高达10万小时)保持性能。因此,准确预测其在长期时效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变化至关重要。这种合金的主要强化机制是沉淀强化,其沉淀相主要包括S-Al₂CuMg家族。


然而,Si的添加使得沉淀序列更加复杂,可能形成L、C和Q等相。尽管已有研究关注其时效过程中的力学性能退化,但缺乏系统性的定量研究,尤其是在广泛的温度和时间范围内。


主要方法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实验方法,通过在温度梯度下对样品进行长达10,000小时的时效处理,系统研究了2618A铝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


实验中,样品在165°C到245°C的温度梯度中时效,通过硬度测试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评估其力学性能和沉淀相的尺寸与体积分数。


此外,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合扫描预cession电子衍射(SPED)和原子探针断层扫描(APT)技术,对选定条件下的纳米沉淀相进行识别。


通过硬度与拉伸性能的相关性分析,建立了硬度与拉伸性能的线性关系,从而能够从硬度数据推导出等效的拉伸性能。


  结果和意义


首次揭示了Si含量对2618A铝合金初始强度的重要贡献,特别是L相的存在对T851状态的强化作用。


在200°C下时效至5,000小时时,强度损失主要由L相的部分溶解和S相的粗化引起。随后,Q相的形成导致S相的进一步不稳定,加速了力学性能的退化。


通过时间-温度等效分析,发现时效过程最初由Cu扩散控制,但在200°C以上时效超过5,000小时后,时效机制发生变化。


这种机制转变与Q相的析出有关,Q相的形成导致S相的部分溶解,从而加速了力学性能的下降。


此外,研究还观察到无沉淀区(PFZ)的形成,但通过沉淀强化的微力学模型分析表明,PFZ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本研究为预测2618A铝合金在长期时效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揭示了Si含量对合金性能的显著影响。


  论文信息


Precipitate evolution and related strengthening during long term ageing of 2618A aluminium alloy


Thomas Perrin,Arthur Després,Pierre Heugue,Alexis Deschamps,Frédéric De Geuser


通讯单位: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


Acta Materialia,Available online 15 June 2025,121264


https://doi.org/10.1016/j.actamat.2025.121264


截图20250711173640.png


截图20250711173709.png


截图20250711173729.png


截图20250711173756.png


截图20250711173818.png


截图20250711173846.png

论文部分图片,Thomas Perrin et al.,Acta Mater.,2025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