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广西:加强海外铝土矿资源合作 推动优化沿海、沿边、沿平陆运河产业布局

|
2025年08月12日 17:06:17
|
132103 浏览
|

  近日,广西发布《广西制造业重点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行动方案》,聚焦广西优势产业、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补链强链延链,促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一、目标任务


  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扩大开放、融合发展;突出重点、因链施策;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原则,充分发挥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作用,立足我区特色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产业安全,落实国家重大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到2027年底,以机械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绿色家居、轻工纺织、资源循环利用等为主的优势产业链强链升链,以糖、铝、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为主的传统产业链延链拓链,以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储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深海空天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建链补链,力争新增1个5000亿级产业、1个4000亿级产业,培育一批领航企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效增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二、重点领域


  (一)推动优势产业链强链升链


  1.机械装备产业链。加快推进工程机械智能化、无人化、电动化发展,补齐传动件、液压件、行走系统、控制系统等关键环节。完善内燃机核心配套,突破起动机、增压器、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后处理系统等关键环节,积极开发新能源动力产品。开发200-400马力系列拖拉机产品,研发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产品,增强传感器、伺服电机、机械臂等关键环节竞争力。培育发展高精、高速、智能、复合数控机床等工业母机。支持企业建设共享铸造中心,打造国家级内燃机产业中试研发平台。


  2.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大新产品布局力度,加快轻量化、无人驾驶、智能网联等新技术应用,大力发展L2级以上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新车型。重点引进“三电”系统、动力总成、智能网联核心零部件等环节,突破固态电池、车用芯片和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增强铸造生铁、铝轮毂、铝车身等产品配套能力。建设汽车泛铝件生产基地,支持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共同组建大型模具中心。打造工厂厂区、智慧口岸、港口、码头等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新场景。争创国家级汽车产业数据中心平台,推动建设新能源汽车重大中试平台。


  3.高端绿色家居产业链。提升做强高端板材,重点突破无醛胶水、高质量烘干等关键环节,持续补强胶水、装饰材料、五金配件、家具机械等产业配套。推动人体工学、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的深度应用,发展智能家具、定制家居、功能型家具等高端产品,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建设高端绿色家居全产业链园区,创建区域性产品质检中心、家具设计中心等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


  4.轻工纺织产业链。重点发展锦纶、涤纶等化纤纺丝材料,补强丝绸炼白、印染、印花环节,发展体育服装、休闲服装、适老服装、家纺等产品,引进和培育一批优质品牌。发挥造纸产业链制浆和造纸规模优势,重点发展高端文化用纸、生活用纸、包装用纸、特种纸和纸浆模塑。补强电动自行车结构件、零部件和智能控制器等关键环节,推动国家层面加强标准互认,支持企业建立海外销售渠道。加快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智能厨卫电器等布局,提升主机厂关键零部件就近配套能力。


  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构建“回收-拆解-再生-利用”产业体系,推动光伏组件、废旧机动车、废旧锂电池、铅蓄电池等回收利用。大力发展再生钢、再生铜、再生铝、再生稀贵金属等,延伸发展处理装备、节能环保、再制造等关联产业,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支持梧州市打造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


  (二)推动传统产业链延链拓链


  6.糖产业链。加快发展多功能糖、液体糖、疫苗糖、药用糖、蔗糖提取物等精深加工产品,推动糖蜜、蔗渣、滤泥、蔗叶等高值化利用,加快推动制糖企业卸蔗平台、除杂系统等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先进制糖装备。发展壮大广西泛糖产品现货交易平台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糖业及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甘蔗资源绿色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广西绿色制糖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蔗糖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争创国家级糖业技术创新中心。


  7.铝产业链。加强海外铝土矿资源合作,推动优化沿海、沿边、沿平陆运河产业布局。重点发展高纯铝、高性能铝合金、氧化铝纤维等铝基新材料,积极发展汽车整车泛铝件、铝代铜线束、轨道交通及船舶铝材、航空航天精密铸锻件及结构件等。推动赤泥选铁、提取稀贵金属等关键技术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8.钢铁产业链。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稳步提升品种钢比重,重点发展汽车用钢、新能源用钢、船舶及海洋用钢、压力容器钢、家电用钢、高性能结构钢等,以300系、400系、500系为重点积极开发高功能型不锈钢及其制品。推动重点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持续完善钢焦一体化布局。推动组建广西钢铁研究院。


  9.有色金属产业链。加快发展铜精深加工,延伸发展铜杆、铜箔、泛铜零部件、精密线缆、印刷线路板等产品。发挥铅、锌资源优势,延伸发展锌铝镁合金、高端压铸合金、储能电池专用锌粉、铅基合金、铅化工等产品。加快推动关键金属产业创新发展,加强锑、锡、镓、铟、锗、稀土等战略资源保护性综合利用,高效利用镍、钴、锂等海外矿产资源,大力发展关键金属高纯提炼,加强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储能、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协同,实施“链式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加快发展新型合金材料、功能材料、半导体材料等。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本质水平。建设国家级有色金属工程实验室、稀有金属技术创新中心,推动组建中国-东盟关键金属产业研究院,支持广西科学院建设战略金属产业研究院。


  10.石化化工产业链。巩固发展“三烯三苯”(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合成氨、烧碱、纯碱等基础原料工业。依托现有石油化工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基础,加快发展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聚氨酯等化工新材料,延伸发展造纸化学品、林产化工、生物航空煤油等精细化工,谋划发展对二甲苯(PX)项目,建设沿海现代煤化工基地。推动组建广西石化研究院,支持钦州市建设国家石化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三)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建链补链


  11.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人工智能重点补齐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具身智能等产业链,加快培育壮大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工程机械等智能运载工具产业链。深入挖掘汽车、机械、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糖、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AI+”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工业领域垂直模型。加快突破第三代半导体衬底、外延、光刻、刻蚀等环节关键工艺技术,引进第三代半导体射频器件、功率器件等下游环节,推动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完善新型显示产业配套,补齐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偏光片等环节。导入智能手表、人工智能(AI)笔记本电脑、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设备等智能终端新产品,完善触摸屏、精密结构件、摄像头等关键配套。加快建设特色软件园区、人工智能园区,创建广西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广西数字经济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


  12.新能源及储能产业链。推动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核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规模开发及重大技术攻关,加快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大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力度,加快发展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支持风电、光伏发电企业配套建设储能设施,鼓励工业园区、工业企业部署储能电站。做强风机、叶片、塔筒等核心产品,协同发展中厚板塔筒用钢、叶片复合材料等配套材料,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风电十氢能十文旅”、“海上风电+储能”等应用场景。强化光伏玻璃、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等核心制造环节的技术升级与产能优化,积极引进光伏胶膜、逆变器、维保装备等配套产业。新能源电池产业重点发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电芯等关键环节,持续做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布局。


  13.生物医药产业链。加快创新中药、新型化学药、生物制品、高端药用辅料等研发及产业化,突破发展制药原辅料、制药装备、临床前研究、药物临床研究等关键环节,推动原料药、高端制剂大规模生产,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培育壮大医疗器械产业,引进建设一批数字诊疗、康复理疗、医美、医辅耗材等高端医疗器械装备。支持医疗机构开放应用场景,支持新产品临床试验和首用,推广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等新模式。支持建设一批合同研发组织(CRO)、合同生产组织(C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中试平台等服务平台。


  14.新材料产业链。聚焦先进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领域,重点发展以玄武岩纤维、特种陶瓷纤维、氧化铝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等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材料,以新型显示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电子特种气体等为代表的新型专用电子材料,以医用合金材料、医用涂层材料、医用树脂材料等为代表的生物医用材料。前瞻布局超导材料、负膨胀合金材料、钙钛矿材料、金属有机氢化物、先进光学晶体材料、液态金属等前沿新材料。


  15.深海空天产业链。加快发展绿色船舶制造业,实施特种钢材、船用动力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发展江海联运绿色动力船舶、远洋船舶等。海工装备以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为重点,积极发展水下探测、水下机器人等海洋装备。大力发展通用航空装备,加快国产民航轮胎推广应用。深度挖掘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积极研发我区本土大中型载人垂直起降飞行器和物流无人驾驶航空器等装备。加快推进北斗导航、遥感卫星在海洋、边防、国土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打造面向东盟的空天产业基地。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