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王吉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一.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情况
三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抓双碳机遇,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影响,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
一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初步测算,2023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品种产量共1760万吨,同比增长6.34%,其中再生铜产量385万吨,同比增长2.67%;再生铝产量950万吨,同比增长9.83%;再生铅产量295万吨,同比增长3.51%;再生锌产量130万吨,同比持平。国内废旧有色金属回收量(金属量)稳步增至1450万吨,再生铜和再生黄铜原料进口量增至190万吨,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进口量增至170万吨。2021年~2023年间,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8%,国内回收量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7%,再生铜和再生黄铜原料进口量年均复合增长率约6%,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进口量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8%。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再生铜产能超过50%集中在江西省,再生铝产能近70%集中在江苏、广东、河南、广西等地,再生铅产能超过60%集中在安徽、河南、江苏、江西和内蒙古,新建项目多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全国由北向南在山东临沂、河南大周、江西丰城、江西鹰潭、浙江台州等十几个地方形成了较大型的产业集聚区,为地方绿色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融合,原生+再生、加工+再生、制造+再生、环保+再生等多种模式百花齐放,不断涌入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大量的优秀人才、雄厚的技术储备以及资金,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资本市场对再生金属产业相关标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截至目前以再生金属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已有五十余家,近三年有两家企业在交易所成功上市,有3-5家企业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革。
三是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再生铝企业进一步提高了铝水直供比例,更加注重与下游企业的黏合度。再生铜直接利用比例超过间接利用,再生变形铝合金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精细化分选比例逐渐扩大,用于一体化压铸成型的免热处理再生铝合金取得突破,废杂铜火法精炼直接再生连铸连轧制杆工艺生产的铜杆已接近精铜杆,部分再生铅建设了电解精铅产线,废旧锂离子电池再生利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
四是企业海外布局不断加快。近三年,以巨东股份、齐合环保、宇成金属、无锡格莱德、江苏奋杰等为代表的数百家企业到日韩、欧美、东南亚等地收购料场或者建立废料分选基地。立中集团、博远金属、大正铝业等在泰国建立铝合金生产基地,2023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泰国考察和布局的趋势明显增多。格林美、华友循环等企业在韩国、欧洲等地布局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生产线。江苏新春兴在东欧、南亚、中东等地布局再生铅合金生产线。
五是节能降碳成效不断凸显。相比原生金属冶炼过程,再生金属生产尤其是再生铝生产具有明显的节能降碳效果,随着产量不断增长,预计2023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将节约387万吨标煤,节水24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20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2万吨,相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5亿吨。
二、当前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主要工作
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深刻认识到内外部发展和经营环境必将发生深刻变化,将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主动拥抱变化,总结国际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沉着冷静,稳中求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坚持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及相关机构支持,抓紧推进政策规范的实施。以《废铜铝加工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为指引培育壮大一批经营规范、技术先进、环保领先的骨干企业,争取到2027年,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产能占比超过50%,培育全国性或区域性大型回收企业10家,再生利用领军企业50家,形成20个以上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产业集聚区。研究适时对再生有色金属原料进口品种范围进行动态调整,推动符合标准的再生变形铝合金、再生纯铝原料进口,相关部门明确符合新修订的三项标准的再生原料进口事宜。修订完善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财税政策,支持铸造铝合金尽快在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争取推动更多的再生有色金属产品纳入期货品种研究。完善再生原料、产品标准和检测、应用规范,加快开展碳足迹认证,建立再生金属产品标识制度。
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广再生金属产品应用。加速人工智能分拣、精细化分选、复杂废料高效熔炼、再生金属保级利用、高端新材料再生金属比例提升、固危废处置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不断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基础研究,加大研发力度;与终端用户紧密联系,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就综合考虑原材料选用及再生利用,促进保级和循环利用。鼓励新能源汽车、光伏、5G基站、建筑家居、食品包装等相关产业链提高再生有色金属材料的比例,鼓励企业公开再生有色金属利用情况,广泛宣传再生产品的绿色低碳作用,使得资源保障、节能减碳、循环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被社会广泛认知。
三是系统构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对标一流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再生有色金属企业提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鼓励企业参与ESG评价,公布碳中和、碳排放情况和目标路径,进一步降低原料破碎分选综合能耗到10千克标准煤/吨金属以下,在满足经济性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熔炼环节综合能耗20%,全面提高产品中废有色金属使用比例超过70%,下功夫提升现场精益管理能力,加强行业自律,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价格恶性竞争。
三、国际合作愿景
我们愿与国际再生金属产业同仁一道,共商共建共享市场机会、资源和发展策略,深化产融结合,推动资本、人才和技术的流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全方位推进全球再生金属产业步入新发展。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再生金属原料贸易流通。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主要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市场,再生金属产业同仁也一直致力于扩大再生金属原料进口品类和规模,不断向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希望能通过建立多部门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系统考虑如铜、铝、镍、钴、锂、钨、稀土和铂族金属等进口,加强贸易流通与国际合作,优化跨境供应链管理,不断提升贸易流通的效率和国际化水平,实现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
二是提高“引进来”水平,深化国际间交流协同。继续强化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国际行业间的融合,搭建经贸、技术合作新平台,同时引进研发机构等优质生产要素,有效提高“引进来”质量。建设和完善低碳评价体系,推动重点再生材料和产品标准与国际接轨,深化质量认证和碳排放核算体系国际合作互认。鼓励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开发一批再生新材料,创新一批再生利用新工艺,推广一批再生低碳新装备。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通过与国际再生金属产业的深度合作,可以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机会,共同推动再生金属产业的发展。
三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合作共建再生金属产业绿色园区。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在绿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建园区,布局回收网络,建立预处理基地,从资源合作延伸到园区建设与技术装备合作、物流服务合作,参与所在国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和环境治理,加强与当地产业链的互补配套,积极探索参与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探索互联互通互享的区域合作新机制,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朋友们!
三年栉风沐雨,三载春华秋实。我们与国际会社的合作从未停止,再生金属产业继往开来、勇毅前行,不仅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更展现出了无限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未来,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同仁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增长点,为推动全球再生金属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