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工信部日前发布的《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综合考虑产能以及消费等因素,预计10种有色金属2020年表观消费量为6800万吨;年均增长率4.1%,比“十二五”下降6个百分点。其中,精炼铜、电解铝的年均消费增幅将分别比“十二五”期间下降5.6和9.2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有色金属冶炼行业面临的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约束更为突出,内陆运输成本高企将进一步加剧原料依赖进口、运行低迷的冶炼行业经营压力。随着城市发展,很多铜、铅锌、锑等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已处于城区中心,与城市功能定位不符且技术落后、环保问题突出,搬迁改造势在必行,优化冶炼布局任务艰巨。就进一步优化有色金属产业布局,《规划》提出,要推进产能有序转移,引导利用境外资源项目在沿海布局,支持不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的冶炼企业转产退出或者退城入园。同时,考虑到黄金资源分布散且难选冶,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避免冶炼产能过剩,《规划》提出要加强资源整合,依托冶炼技术先进的现有企业形成“分散开采、集中冶炼”的黄金产业布局。
其次要推进精深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当前,由于受材料基础理论研究薄弱、质量控制能力不足、关键工艺技术尚未突破等制约,我国有色金属加工行业“一流”的装备不但未能生产出质量稳定的高端产品,而且存在高端加工产能过剩的隐患。《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有色金属精深加工要积极延伸产业链和发展生产服务业,继续支持高端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区、再生金属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在推进有色金属产业国际合作方面,《规划》提出,加强开放合作是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和国际贸易摩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十三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一方面要坚持“走出去”,利用国际矿业市场波动和产能合作机遇,充分发挥冶炼以及铜、铝深加工的技术装备优势,汲取近年来境外矿山投资负债率高、经济效益差的教训,加大风险评估,有序实施境外投资,从传统资源开发向冶炼、深加工等领域扩展,积极参与国际有色金属材料、智能制造等科技合作,带动先进装备、技术、标准等全产业链输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做好“引进来”,我国有色金属关键高端材料发展与国外差距明显,不仅体现在技术装备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队伍、管理理念等“软实力”的缺失,应做到引资与引智并举,鼓励境外有色金属新材料、智能制造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引进先进的人才、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国内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全面对标。
在优化布局、提高对外合作水平的同时,有色金属的应用亦要扩大。
2016-2021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有色金属高端精深加工产品供给能力不足,主要原因是材料研发、生产、设计、应用等上下游缺乏有效协作,材料性能和应用服务水平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同时,材料初期应用面临国外同类成熟产品“优质低价”的竞争,市场培育缓慢。
对此,《规划》提出,应加强上下游合作,加快应用示范,推进扩大应用。选择交通运输用铝材和镁材、建筑用铝材、油气开采和船舶海洋工程用钛材等产业基础较好、用量相对较大的品种,由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上下游合作机制,借鉴民机铝材合作机制的相关做法,协调上下游解决质量控制、技术创新、产业化等制约应用的共性问题。选取对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支撑的关键材料品种,实施鼓励材料应用的首批次补偿机制,通过对用户的保费补贴,突破“不敢用、不好用”瓶颈,加快有色金属新材料应用进程。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