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山东济南强力推进水与大气污染治理,力促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2017年01月18日 09:47:40
|
14088 浏览
|
【铝博士网】2016年11月,山东省济南市在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退出后十位,位列第55,这是济南市自2015年3月以来首次退出后十位。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

  2016年11月,山东省济南市在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退出后十位,位列第55,这是济南市自2015年3月以来首次退出后十位。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泉城济南的生态名片,也是百万市民的环境期待。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近年来,济南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十大行动,拓展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强化监管严打环境违法行为,推动水与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民对环保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2016年1月——11月,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共156天,同比增加21天,增幅15.6%;主要污染物PM10、PM2.5、SO2、NO2平均浓度同比分别改善10.3%、15.9%、22.0%、5.9%;“蓝天白云”天数194天,同比增加56天,增幅达到40.6%。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前三季度共获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1054万元。

  精准发力科学治霾,推进治气十大行动

  在济南市东部,已有近60年历史的山东球墨铸铁管有限公司于2016年12月27日全面停产,这是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一个缩影。

  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济南市按照近期“长短结合、以短期为主,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主客观结合、以主观为主”、远期“科学治霾、精准发力”的工作思路,坚持老实治霾、务实治霾、科学治霾,从推进老工业区搬迁、整治燃煤污染、防治扬尘污染等方面着手,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

  为压减燃煤使用量,济南市累计淘汰(改造)建成区131台35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在提前完成全部8台1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础上,又完成6台10万千瓦以下热电机组、29台大型热水锅炉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排查取缔茶水炉、洗浴炉等低空排烟设施68台。

  全面治理散煤污染,综合开展煤炭经营、运输、燃用和存储等各环节的整治,通过清洁能源替代、洁净煤推广等多种方式,强力推进城区生活燃煤清洁化治理,各区已有逾26万户居民完成生活燃煤替代。

  济南市狠抓扬尘污染防治,将渣土开挖纳入施工管理许可,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强化建筑渣土运输、处置监管,试点推行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和“卸点付费”制度。加大投入,提升道路保洁水平,城区主次道路机扫率提升至93%。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开展机动车停放地抽检、道路抽检(遥感监测)工作;开展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油品升级、质量抽检,推广新能源车辆。

  围绕工业污染防治,济南市通过严格排放标准倒逼企业改造升级,实施重点改造项目115个。改革污染源自动监控运维模式,引入运营考核竞争退出机制。完成石化、有机化工等4个重点行业69个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任务。同时,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全市7个县(市)区与外市的12个搭界县(市)区签订联动执法协议。联合淄博、滨州等城市开展多轮大气污染联动执法行动,交叉互查。市域内也打破属地界限,从监测、执法到污染治理,探索建立全方位的县(市)区协调联动机制。

  此外,济南市联合清华大学等权威科研机构,初步编制了PM10、PM2.5等9类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按照与京津冀要求相统一的原则,修订完善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适当降低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门槛,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蓝色预警。建立市级领导每月单周、各县(市)区负责人每月双周督导检查制度。积极开展24小时巡查监督行动,已出动人员逾1.4万人(次),检查点位9730个,发现、整改问题3121个。实施“啄木鸟在行动”,广泛动员群众,目前已受理大气污染违法行为有效举报2018件。

  深化“治用保”治污体系,逐个流域制定达标方案

  为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促进水环境改善,济南市全力构建“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逐流域制定水质达标保障方案。

  2012年以来,济南市累计投入20.4亿元,完成了65条河道截污整治,消灭污水直排口逾1200个;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2万吨/日,总处理能力达到133万吨/日。通过分阶段逐步加严环境标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全市列入国家和省规划的59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除停产、关闭原因外,已全部完成。集中力量推进小清河水质达标整治,建立小清河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成区37段河道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正式启动。

  为提高工业节水利用水平,济南市山钢济南分公司等5家主要企业全部建成再生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同时,全市城镇再生水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建成4.2万吨/日光大水务三厂再生水回用工程、4万吨/日光大水务四厂再生水回用腊山河工程。设计能力11.8万吨/日的14座分散式中水处理站处理的逾7万吨出水全部用于河道景观、道路保洁、园林绿化。

  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镇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建筑施工及生态景观用水等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

  围绕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济南市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打造南部生态保护区、中部城市泉水景观区、北部湿地风貌区等三大片区。累计投资70亿元建设济西湿地、白云湖人工湿地等5个湿地示范项目。先后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省级湿地公园10个、市级湿地公园4个,有效保护湿地面积逾1万公顷。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划定41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快推进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设施建设,对水源地水质实行月测月报制度。

  济南市印发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将全市辖区划分为9个流域控制单元,逐一制定水质保障达标方案,明确61个重点河流考核断面,将86项水污染防治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40个部门和单位。同时,印发《济南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加快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强化水质目标管理,对各县(市)区重点河流断面水质定期监测,每月考核排名、公开通报、传导压力。

  盯紧重点企业排污,严查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为强化环境监管,济南市不断完善监控体系,坚持铁腕执法,确保辖区环境安全。

  依托市、县(市)区和企业3级在线监控平台,济南市将占全市排放量85%以上的重点企业纳入在线监管。全市32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5座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4座城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29家机动车环保检测检验机构的124条自动检测线等站点全部纳入环境监控中心,具备了全天候环境监控能力。

  同时,加快全市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管理、重点工业污染源(包括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在线监测数据平台建设等,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加大管控力度,实时监测污染源。

  为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济南市采取联合执法、突击检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严厉查处违法施工、违法生产、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完善联合惩戒机制,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通过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时刻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2016年济南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512家,罚款1926.82万元,实施按日连续处罚11件,实施停产限产两件。全市各级环保、公安机关共侦破环境违法犯罪案件93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0人,行政拘留27人,刑事拘留1人,取保候审18人,移送起诉34人。积极推进《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修订立法工作,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通过,已于2017年1月1日实施。

  济南市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4级网络,以镇(街道)为格,以县(市)区为网,实施辖区环境监管。落实4级网格监管人员,每个镇(街道)设1名专职环境监管人员,每个村设1名网格员,每个社区设2名——3名网格员,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巡查监管,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巡查、报告、处置、沟通、督查机制,全力保障环境安全。

QQ截图20160808170344.jpg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