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绿色、节能、环保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成为热点,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对产业、能源、技术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全球177个国家一致通过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巴黎协议》,减轻污染排放、发展绿色工业已成为未来经济的重要趋势。
为响应全球节能减排号召,分享绿色建筑“筑回自然”的理念与创新的节能技术。6月14日,全球电源管理方案的领导厂商及工业自动化、楼宇自控领域的专家台达公司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绿筑迹—台达绿色建筑展”,展出将持续到26日。台达已在全球范围内与合作方共同实践了22栋绿色建筑,以实际行动抗击全球变暖,本次展出通过吴江中达低碳示范住宅、玛夏民权小学、台达永续之环等模型展示了台达先进的楼宇自动化技术和绿色智能建筑的科学设计理念。
在智能绿色建筑应用上台达推出了智能空调、绿色机房、LED照明、可再生能源、电梯节能、电动车充电、能源管理、视讯监控和楼宇自动化等解方案。台达新建的全球厂办均实现了绿色建筑理念,其中台南工厂是台湾第一座获得钻石级绿建筑标章认证的厂办建筑,比普通建筑节省30%的能源与40%的水资源;台达桃三研发中心全面导入台达节能与工业自动化产品和控制系统,采用节水器具以及雨水回收系统,每年预估节水可达到75%,再生能源供电等节能装置,年减少约1000公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建筑节能降耗势在必行
台达创办人暨荣誉董事长、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董事长郑崇华先生15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在20世纪末人们已经认识到,科技与工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极其重要;经过科学家不断地实验研究,人类已经可以确定,从工业革命之后,由于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到大气中,造成气候变暖,这样的气候变迁让全球各地的天灾越来越严重。他指出在2013年9月底IPCC公布的第五份评估报告:到本世纪末,如果人类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完全没有减缓,全球气温会再升高4.08℃,海平面也会再次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将会沉入海中。
郑崇华表示,作为一家长期关注气候变迁与善尽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台达意识到气候问题的严重性,不但自从2007年起每年参与联合国气候公约缔约国代表大会,2015年更积极参与法国巴黎所举办的气候峰会。台达公开响应全球碳揭露专案(CDP)发起的企业减碳活动,共同面对低碳革命。台达经营使命是要致力于“环保 节能 爱地球”,同时今后也将继续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机构合作,从绿色建筑人才培育、支持节能建筑项目落地等面向深入参与绿色建筑推广,为节能减排贡献力量。
台达董事长海英俊先生会上表示,当前建筑物的能耗占全球总能耗高达三分之一,节能降耗势在必行。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诺齐心协力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内。同时中国也在绿色建筑方面也发布了相关战略布局和方针政策。台达会继续通过“产品节能”、“工厂节能”、“兴建并推广绿色建筑”三个面回应气候变化。通过电梯的节能降耗与能源回生解决方案可以极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零排放。节能降耗从自身做起,去年台达已发布企业自主承诺减碳的新目标,在过去五年(2009-2014)用电密集度 (度电/百万美元产值)下降50%的基础上,以2014年为基准,到2020年要再减少30%,管理范围扩大到全球厂区、办公大楼与数据中心。
智能建筑开启能源革命
据统计分析,全球能源消耗主要来自工业、建筑、交通三个部分,其中建筑是消耗能源的大户,楼宇建筑一旦建成,就一直在消耗能源。原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推行绿色建筑则是实施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化石能源使用达到一个标准。习主席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怎样落实巴黎大会宗旨成为当今重大议题。
2016年两会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石定寰表示,按照按照世界新的而科技革命理念,未来新的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就是我们的建筑不仅仅消耗能源,更要生产能源。
中国在绿色建筑方面依然是起步阶段,离真正的绿色建筑还有很大的差距。石定寰指出实现真正的绿色建筑革命需依靠国家政策引导、技术的创新、以及建筑开发商们的努力。绿色建筑革命要从大学开始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培养一种意识,建筑不仅仅是美观,不要过多强调艺术,如果单纯追求艺术,没有与人类发展目标相结合的艺术没有意义,因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与台达已经共同举办了十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 将获奖作品落实于建设学校、住宅等项目,希望年轻人肩负起应有的国际义务,去参与各种社会类似的活动。
“绿筑迹—台达绿色建筑展”由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台达集团共同支持,此次“绿筑迹—台达绿色建筑展”进一步将国际节能经验与本地化实践相结合,呼应中国大陆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要较2005年下降60%-65%的自主贡献目标,将推广绿色建筑作为实践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方式,呼吁社会各界一起加入减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