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锦江,集团总经理王元珞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二十余年的心血,一路伴随并见证了锦江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整个过程。每次在浙商年会上发言,听众总惊叹于她如数家珍、洞彻入微的演讲,而在这背后,倾注的是她对企业的热爱和对自己这份事业的执著。
如今的杭州锦江,已成为一家现代化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位列中国企业500强之一,100多家子公司遍布国内,并在新加坡、英属开曼群岛、印尼、越南,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投资,开始布局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但在企业长足发展的同时,以钭正刚为首的集团领导心里似乎永远存在着一份危机感。或许正是这危机感,驱使着企业不断创新,来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
避开同质化竞争的陷阱,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锦江集团的“环保能源、有色金属、化工”三大领域中,进入垃圾焚烧发电业是较早的,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异重循环流化床技术,适合发展中国家垃圾不分类的特点,产业化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占据全国3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经过欧洲的一次深入考察,却改变了锦江人固有的看法。当前欧洲的先进经验体现在资源化、高效利用方面,与锦江推崇的蓝色垃圾焚烧2.0概念的生态循环、极致化追求相吻合。总经理王元珞对此深有感触:一定要把垃圾当成一种资源来看待,想办法从源头去控制这个资源,节能高效地提高垃圾电厂的附加值,这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自锦江倡导蓝色焚烧概念以来,已经在一些电厂落地,如所有系统全自动、智能化运行,废水达到零排放,除供电外,焚烧产生的炉渣用来制砖,热能用来给附近的宾馆、小区供热……通过技术改造将垃圾完善成为可用资源,一部分作为清洁能源,一部分作为可用资源,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这就是循环经济,完全吻合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锦江在广西田东投资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利用当地铝土矿资源,将烧碱、精细化工、氧化铝、发电项目融为一体,同时,以锦江项目为龙头,引进多家深加工下游企业落户园内,力求做到技术最先进、能耗最低、用地最少、环保最好。在实践中,主要废弃物得到了有效处理和利用,氯气、盐酸提供给下游厂家进一步循环利用,工业废水在专门的污水处理厂中得到有效净化处理……产业园得到了政府与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用互联网思维拓展空间,以创新驱动赢得未来。近年来,传统行业的危机感,对实业家来讲是前所未有的。锦江创办30年来一直坚持走实体经济的道路,但接下来,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路该怎么走?该如何去转变?这是摆在锦江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互联互通的开放式思维,意图把社会上的资源最大化。对此,锦江明确提出,未来的锦江将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平台,和社会上的资源去对接、去合作,通过互联网思维与信息化网络,将相关领域紧密连接在一起,共同推进事业的发展。行业协作新常态,抱团发展求共赢。去年,锦江与正泰集团在内的8家浙江民企和一家投资方共同发起成立“浙民投”,开启浙江民营资本抱团发展的新阶段。同年注资江苏洁净、杭州海陆重工,签约陕西环保产业集团,共同开拓环境产业新发展。
在积极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锦江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举措,大胆走出去。一方面为沿途需要的国家带去全新的环保技术,以造福一方;另一方面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如在铝行业,针对我国铝土矿资源总量少、品位低等问题,锦江将开发的重点转移到了国外,目前集团在铝土矿资源丰富的印尼拥有12个采矿权,资源储量约10亿吨。
社会在进步,市场在变化,创新驱动才是永葆企业青春的不二法门,也是打造百年锦江的基石。在锦江人看来,创新就是要打破原来的思想、传统的做法,勇于突破自己。2015年开始,锦江集团全面推进划小核算单元,实现内部市场化交易,在各企业内部以生产工艺段为核算主体;在管理上推行三级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流程,让一线的管理者有决策权;子公司试行项目合伙制,让员工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一系列举措极大激发了企业的效率与活力。
对锦江,总经理王元珞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锦江集团犹如一棵小树,经过30年的风吹雨打,现在成为了一棵大树,但它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就是不断的在寻找生存的空间,生存无法依靠等待,只有不断的寻找发展的空间,在不断的创新当中你才能枝繁叶茂。